黑龙江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财经金融
家庭
健康
旅游
投诉
科技
暴光
军事
奇闻
社会
汽车
搞笑
视频
母婴
搞笑图片
食品
体育动态
房产信息
休闲食品
亲子教育
娱乐
女性
股票
留学
奇闻
投诉
阳光
新闻
快乐
医药
媒体乐
家庭在线
黑龙江热线 > 新闻 > 宁夏引黄古灌区:一部流淌千年的水文化史

宁夏引黄古灌区:一部流淌千年的水文化史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 2017-10-17 17:32 浏览 人次 编辑:网友投稿 / 乐小编)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编者按】

  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在墨西哥城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执行大会上,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3处古代水利工程被列入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宁夏自秦代就拉开屯垦开发的序幕,200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开发建设史,且历经沧桑从未中断。至今,宁夏大地上,很多以朝代命名的古渠依旧奔涌流淌,有秦渠、汉渠、唐徕渠……其中历史超过100年的渠道有14条、总长1292公里。这个古老灌区在中国水利、文化、经济、生态版图上具有何种地位?其进入全球视野的原因是什么?

宁夏引黄古灌区:一部流淌千年的水文化史

黄河宁夏青铜峡段的金沙湾。 卢清华摄/光明图片

  墨西哥城时间10月10日,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8届执行理事会上宣布,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2017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在“九渠渠首”的宁夏青铜峡市,人们聚集于元代由郭守敬最初主持修建的唐正闸,欢庆这一历史时刻。晚上,一场大型公益晚会呈现了一段敬水、驭水的恢宏历史——

  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切开高山,逐步成为与大海贯通的大河。从青藏高原发源后,一路在峡谷内激荡奔流的母亲河,冲出黑山峡进入宁夏境内,顿觉风光旖旎、豁然开朗。

  宁夏平原南高北低形成适度坡降,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睿智的古人“天堑分流引作渠”,自此“一方擅利溉膏腴”,成就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引黄灌溉传奇。两千多年古渠润溉,独特的经济、军事、生态地位,赋予了这一区域在中国北方版图形成、农耕文化、民族融合等方面的特殊意义。

宁夏引黄古灌区:一部流淌千年的水文化史

资料图片

  古渠博物馆与长城博物馆相遇——重合并非偶然

  宁夏有活的古渠博物馆之称,历代开凿的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等14条古渠千秋流淌,惠泽至今。如今,宁夏引黄古灌区范围8600平方公里,引黄干渠25条,总灌溉面积达到828万亩。

  宁夏亦有天然长城博物馆之称,自战国起,到秦、汉、隋、金、明等朝代都曾先后在宁夏境内修筑长城,6.6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几乎可以找寻到历史上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遗迹。

宁夏引黄古灌区:一部流淌千年的水文化史

由元代郭守敬最初设计建造的唐正闸依然在传承使用。 资料图片

  古渠博物馆与长城博物馆,两者在“塞上江南”相遇,足以说明宁夏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宁夏引黄古灌区对汉代版图乃至汉唐盛世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宁夏著名史地专家、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汪一鸣说,我国汉、唐时代,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形成的大中华帝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达到当时世界的顶尖水平。宁夏平原灌区和河套灌区一起,挺起了当时北方版图的“脊梁”。

  如果说汉代是宁夏引黄灌溉开创时期,那么到唐代,宁夏平原即有了“塞上江南”的美誉。至明代,宁夏平原成为天下粮仓。清代,宁夏平原经过康、雍、乾三朝对渠道的修浚与开凿,灌溉农业进入鼎盛时期,出现了“川辉原润千村聚,野绿禾青一望同”的盛景。

  铁骑踏成宁夏川。引黄古灌区作为历代王朝屯垦戍边经略的根本,维护了边疆稳定,巩固了王朝政权和疆域。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宁夏大学原校长、文史专家陈育宁认为:“宁夏平原成为对周边各民族有极强吸引力的经济中心和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政治军事战略要地,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在这一区域留下了深刻印记。”

  工程技术与灌溉文化交织——黄河文化的宁夏样本

  时光回溯至1956年,甘肃省兰州市建设自来水厂。因黄河河床狭窄、水流湍急,第一水厂斗槽式预沉池进水口施工出现困难。

  几经辗转,甘肃省从宁夏平原调河工前往支援,采用汉、唐时期修筑大渠的草土埽工即“草土围堰”法,只花费48万余元、50多天便如期完成进水口工程,为国家节约资金118.7万余元。

  “草土围堰”只是2000多年沉淀下来的治水技术之一。汪一鸣经过深入研究认为,宁夏引黄灌区大型灌渠系的工程技术设计之巧妙,可与都江堰相媲美。无坝引水、渠首工程的选址、渠道坡度的设计等,都体现了古人对河流地貌、水文等自然规律的科学认知和精准掌控。

  宁夏引黄灌溉在2000多年的持续运行、发展中,滋润了宁夏平原的农业文明,也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主流。《新商务周刊》出品人白皋认为,宁夏因引黄古灌区而形成了宁夏特色的黄河文化。除了精妙的工程技术外,还体现在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文学作品、治水管水制度、杰出治水人物、亲水惜水敬水的观念和习俗,以及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存等方面。

  宁夏文史专家吴忠礼也表示,黄河文化作为宁夏平原多元文化的源头和主干,还派生出农耕文化、移民文化、回族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等,这些都与历代对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青铜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旭年说:“黄河文化有一石,青铜峡占八斗。每一条渠、每一处闸、每一座坝,无不展示着引黄古灌区厚重的历史文化。”

  “最为难得的是2000多年来,宁夏平原虽历经治乱兴衰,但灌溉文明却仍然绵延不绝。”汪一鸣说,以宁夏引黄灌溉工程为杰出代表的中华文明,成为全球唯一没有中断、世代延续、生生不息的文明。

  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古老灌区持续焕发生机

  而今,“塞上江南”稻香鱼肥,满眼锦绣。历代引黄灌溉的发展,造就了宁夏平原丰富而独特的农田生态系统,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陈育宁说,宁夏引黄古灌区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在干旱贫瘠的北方地区,也可以创造出环境、土地、人口协调发展的区域。如果发挥优势,遵循规律,选准方向,坚持不懈,使宁夏平原这样的绿洲不断扩大,“胡焕庸线”的突破也不是不可能。

  新的时期,如何续写好引黄古灌区的历史成为摆在宁夏党委、政府面前的全新课题。宁夏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力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推动沿黄地区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的方向发展。

  “与引黄古灌区重合的沿黄地区是宁夏自然条件最优越、人文资源最深厚、民生资源最富集的精华地带。”宁夏水利厅厅长白耀华表示,将以此次宁夏引黄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契机,科学制定宁夏引黄古灌区保护利用规划,大力挖掘“塞上江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传承水利历史、凝聚水利精神、弘扬水利文化,推动引黄古灌区在转型升级发展、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持续焕发新生机。

  《光明日报》( 2017年10月12日 12版)

 

图片新闻
黑龙江热线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黑龙江热线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黑龙江热线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黑龙江热线 www.hljvnet.com 只为传播企业信息 不代表本站观点

信息真实紧供参考 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 请与我们联系,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